近期,美国频繁调整关税政策,尤其是针对中国商品的加税措施,导致跨境卖家成本激增、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走向欧洲市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跨境卖家们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出路,欧洲市场凭借其消费潜力、政策稳定性及电商渗透率提升等优势,成为跨境卖家寻求增长的新战场。

据悉,在阿里国际站刚刚结束的三月新贸节里,欧洲订单量飙升,按同年比计算,订单数上涨最快的五个国家全部来自欧洲地区,法国排名最高,增幅高达125%。

欧洲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稳定。欧盟人口超过4.4亿,单一市场内贸易壁垒低,为中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

相比美国,欧洲站竞争相对温和,高客单价产品利润空间更大。

其中,德国、法国、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商品需求旺盛,尤其是家电、数码产品、家居用品等领域,可以作为重点国家布局。

其次,欧洲电商市场成熟,线上购物普及率高。数据显示,欧盟国家电商渗透率普遍超过60%,部分国家如英国、德国超过80%。这为中国卖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例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中东欧国家因电商增速快、竞争较小,逐渐受到关注。

环保产品需求激增

随着欧盟《绿色消费指令》于2024年3月27日正式实施,欧洲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偏好已从“加分项”转变为“必选项”。调研显示,73%的欧洲消费者愿意为环保认证商品支付10%-30%的溢价,而碳排放标签、可追溯供应链等指标直接影响购买决策。

尤其体现在消费品与日用品领域,消费者对可降解包装、无塑料替代品需求上升。

另外,欧盟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对新能源、环保产品的需求激增。中国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未来对欧盟的出口潜力巨大。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企业在走向欧洲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投资环境愈加严峻。近年来,欧洲各国对中国的投资筛选审查越来越严,这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业务扩张带来一定程度的限制。

其次,在欧中国企业仍处在开创阶段。只有少数类似华为的中国企业能很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大多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人文习俗等缺乏深入了解,远本地化进程任重道远。

尽管困难重重,但对中国企业来说,欧洲仍然充满了吸引力。

总体来讲,中欧之间没有战略冲突,在非常多价值主张上也有共同之处,比如都主张自由贸易、多边主义、气候保护等,中欧关系还是当前全球保持稳定的压舱石。

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卖家顺利出海至关重要,未来,欧洲市场必将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一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