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消息,美国电动滑板车巨头Bird已于当地时间周三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快达成“独角兽”价值的初创企业,巅峰时期市值一度达到25亿美元

该公司表示,为了帮助其继续运营,它已从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的商业贷款部门MidCap Financial和该公司的第2留置权贷方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临时首席执行官Michael Washinushi将留任并寻求包括出售资产的扭亏为盈计划

曾经的独角兽企业

Bird由前Lyft和Uber高管Travis VanderZanden于2017年创立,背靠红杉资本和Accel Partners等硅谷大亨

当时共享单车在中国红极一时,但在美国却屡屡碰壁,Travis便萌生了打造更适合美国本土的共享移动工具的想法

Brid于是成为了一家美国共享滑板电动车运营商,通过使用与投放电动滑板车对应的APP来进行租赁,整套流程和国内的共享单车差不多是一样的

随后Bird的发展如火箭般蹿升: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4轮总额超过4亿美元的融资,成为当时最快获得 “独角兽”称号的创业公司;2018 年6月Bird估值达到20亿美元,2019年Bird获得2.75亿美元融资,估值也涨到25亿美元

Bird还斥资约2500万美元收购了电动滑板车和单车运营商Scoot Networks,使其得以在旧金山开展业务运营

从红杉资本、Index Ventures和Accel等硅谷蓝筹基金筹集私人资本后,Bird于2021年11月以23亿美元的初始估值与空白支票公司SwitchbackII合并,并在纽交所上市跻身华尔街独角兽行列

盈利能力不足,烧钱无法持续

中国共享单车领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资本角逐,ofo和摩拜单车等公司在腾讯、阿里等巨头的支持下不断融资。然而,2018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结束了这场争夺战。随着ofo的消亡和摩拜单车更名为美团单车,曾经的共享单车大战已成为历史

Bird在与Lime、Tier、Voi和Dott等国际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时,也是通过同样的烧钱扩张方式。Bird共筹集了近10亿美元,正在和同行们打得火热时,没想到疫情来了……

疫情的爆发对Bird及同行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作为出行过程“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人们通常在乘坐地铁、公交等过程中穿插使用Lime、Bird等平台的产品。但在疫情爆发后,所有公共交通领域都面临乘客锐减情况,共享滑板车自然也失去了大量用户

同时该行业又受到投资者对亏损科技初创企业的兴趣减弱的打击,导致电动滑板车运营商在冬季季节性放缓开始之际缺乏购买车辆所需的资金

“Bird发展得太快了——在有可行的模式之前就在太多城市推出了,”一位前员工说。“它每次乘车都在赔钱,城市越多,乘车次数越多,赔的钱就越多。”

没法自己盈利,只能靠融资养活,是Bird和同行们共同的问题。在随后两年里,Bird的股价开始狂跌,市值从上市时20亿美元跌倒7000万美元。今年9月,由于股价低到不符合上市规则,被纽交所摘牌。Bird的创始人Travis也离开了公司

一年前Bird就曾警告过投资者,除非筹集到更多资金,否则它可能无法“继续持续经营”。9月被退市前,Bird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夸大了其收入

随着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Bird的市值不断下跌,公司的亏损也一直在持续。根据财报,今年一至三季度,bird亏损分别为3244万美元、2858万美元、2882万美元。到了今日,Bird只能申请破产保护,并希望能通过出售部分资产来维持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Bird发公告的同一天,它的竞争对手Micromobility也因为股价太低被纳斯达克摘牌;另一个竞争对手Tier Mobility上个月也进行了第3轮裁员,裁员22%

扛不住的或许不止是Bird,还可能是整个共享电动滑板车行业……

发表评论